The International Ji Gong Cultural Exchange was founded on the timeless virtues of compassion, humility, and boundless love, epitomized by the legendary monk, Ji Gong.
透過故事與藝術表達,傳遞濟公的慈愛與智慧,保存傳統文化的精髓。
吸引不同背景的人參與,促進各國文化的相互理解與尊重。
推動參與者投入公益活動,實踐濟公助人為樂的精神,增進社會和諧。
濟公,原名李修緣(或李心緣),是一位南宋時期的僧人,確實在歷史上真有其人。他出生於公元1148年,出家於杭州靈隱寺,法號道濟,因此也被稱為「濟顛」或「濟公活佛」。在傳統記載中,濟公以其獨特的行事風格而聞名,常以瘋癲的樣貌示人,行為舉止怪異,但實則心懷慈悲、濟世為懷,時常幫助窮苦百姓。
歷史上的濟公事蹟有限,但他以「瘋僧」的形象流傳於民間,後世逐漸增添了不少神話色彩,使他成為具超自然力量的傳奇人物。濟公的形象經過戲劇、小說、電視劇的渲染,成為了東亞地區廣為人知的「活佛」象徵之一,受到大眾的敬仰。
濟公外貌的描寫﹔「濟公破帽垢衣,腳踏爛鞋,酒肉不忌,行癲語顛,然其心仁愛世人。」
行善濟世的精神﹔「濟公每逢困厄之人,皆出手相助,解百姓之困厄,護善除惡,世人雖怪其癲狂,卻深敬其心。」
機智應對和幽默的形象﹔「濟公笑言:『你笑我癲,我笑你顛;顛癲之人,無心之機,正道也。』」
~ 明《濟公傳》
國際濟公文化交流建立在慈悲、謙遜和無限愛心這些永恆的美德之上,這些美德正是傳奇僧人濟公的象徵。這項活動吸引了來自不同背景和國家的人民,作為一座橋樑,通過共同的價值觀和對人性的讚頌,聯結了不同文化。
參與者聚集在一起分享受到濟公慈愛和幽默所啟發的故事、表演和藝術表達。透過工作坊、討論和社區服務項目,他們培養彼此的理解與尊重,體會到在不同的傳統和語言之下,愛與無私的本質是普世的。
International Cultural
透過濟公文化交流的分享,啟發參與者將愛與和平的善意傳遞至世界各地。
~ 《濟顛和尚瀟灑辭世偈》
濟公文化教導我們,行善不拘於形式,只要內心真誠,便能帶來真正的改變。